“呦西!”
    “干杯!”
    在某艘巡洋舰上,几个海军军官悄悄举杯庆祝。
    陆军马鹿被打死了一个旅团长。还是所谓的军刀组成员。这样的乐子很少有,必须庆祝一下。
    那个什么村上昭太郎,死的真是时候啊!
    清酒什么的。在海军是没有市场的。海军要喝,那都是喝红酒。
    红酒配牛排,这是海军的专属福利。陆军马鹿一辈子都别想有。
    “那个张庸到底是什么人?”
    “管他是什么人?最好是将松井石根也打死!”
    “呦西!你想的就是我想的!”
    “八嘎!我们海军都成为陆军马鹿的工具了。整天要我们帮忙运输,护航,但是我们什么好处都没得!”
    “对!陆军马鹿真是太坏了!下次,想办法将他们淹死在海水里。”
    “听说,下个月可能有大行动。或许……”
    “一定要淹死几个。”
    “切尔西!”
    “切尔西!”
    军舰里充满快活的空气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战场,枪声断断续续。
    激烈的战斗逐渐停止。
    大部分的日寇,都已经被歼灭。只剩下一些零星负隅顽抗。
    黄浦江的南部,无险可守。一马平川。对国军,对日寇,都是一视同仁。无论是谁被包围,下场都会很惨。
    日寇一度发起板载冲锋,试图突围。它们疯狂的向东突围。
    确实,战况一度非常猛烈。
    日寇不要命的冲击。异常的骁勇。源源不断,潮水一般。
    黑暗中,日寇黑压压的压上来,确实让人头皮发麻。明晃晃的刺刀,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。
    川军145师的防线一度摇摇欲坠。
    如果没有那些12.7毫米大口径机枪,日寇确实就成功了。
    然而……
    当大口径机枪密集横扫……
    “突突突……”
    “突突突……”
    无论是多么凶残的日寇,都只有被撕碎的份。
    大口径机枪的杀伤力和穿透力,绝对不是7.92毫米轻机枪,或者重机枪能够比拟的。
    一排排冲上来的日寇,简直就是最佳的标靶。直接被洞穿。
    随便一颗子弹,都能打穿几个人。
    “突突突……”
    “突突突……”
    大口径机枪正面射击。侧面射击。
    交叉火力。分层火力。娴熟切换。
    事实证明,不是国军士兵没有战斗技能。是没有合适的武器。
    你给他们12.7毫米机枪。然后搭配充足的弹药。他们可以玩出花来。无论日寇多么疯狂,一个都别想冲上来。
    完全没他张庸什么事。
    他就站在后面看热闹。
    或者发个朋友圈……
    但是也没什么内容可以发了。
    消灭日寇两千多人,发个朋友圈,有点丢脸。
    又不是什么大事。上不得台面。
    忽然,雷达地图提醒,西面,有大量白点靠近。都有武器标志。
    应该是国军自己的队伍。好奇。是谁呢?
    不久以后,有人来报。
    “专员,司令长官来了。”
    “谁?”
    “司令长官。”
    “什么名字?”
    张庸没有反应过来。
    师座、军座、总司令。他是知道的。
    司令长官,好拗口的称呼,又是谁?
    简单点,叫司令不好吗?
    “就是我们右翼兵团的司令长官啊!也是姓张,张司令长官!”
    “哦……”
    张庸这才反应过来。
    原来你说的是张发奎啊!司令长官……
    好吧,国军的称呼,的确是一套一套的。有非常多的专业名词。
    什么钧座之类的。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。
    甚至连团长都可以叫团座。
    别人就称呼楚云飞团座……
    就是他张庸好像没有这样的尊称。带不上一个座字。
    草率了……
    下次弄个霸气点的官职。
    “嗒嗒嗒!”
    “嗒嗒嗒!”
    马蹄声如雷。
    张发奎来了。
    “长官好!”
    张庸规规矩矩的率先问好。
    没有敬礼。
    严格来说,他不算正规军。
    至少,在陆军这一块不是。
    而且,他穿的是中山装,又不是军装。有点另类。
    “少龙啊!”
    张发奎笑容很好。神情轻松。
    他是第一次看到张庸。确实。很对眼的小伙子。
    你要说眉清目秀,那肯定不是。战场不需要眉清目秀。需要是沉稳刚毅。
    正好,张庸非常符合这一点。年轻。但是沉稳。
    和明码电报完全不搭边。
    “长官厚爱……”
    “我们都是一家人,就不用客气了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张庸答应着。
    心想,好像真是。都是姓张的。
    在这个年代,宗亲的观念,还是比较强的。无论隔多远,都能攀亲。
    要不然,怎么会有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呢?
    在国军的那么多高层里面,好像也就是张发奎是自己的本家了。
    其他的,张灵甫?拉倒吧!一脚踹出去。
    哦,还有个文白将军。
    但是文白将军和他张庸,似乎不太亲近。
    公事是可以沟通的。私事就算了。文白将军对他张庸的私生活,颇有微词。
    “年少有为啊!”
    “长官……”
    “你要是愿意,可以叫我一声伯伯。”
    “那我就真的叫你伯伯了。伯伯。以后还请多多指教。”
    “好,好!”
    张发奎非常满意。
    他是一个豁达的人。性格随和。
    虽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。但是,的确比较看得开。
    有些事,做错了,他也不否认。
    老蒋不喜欢他,他也不争辩。对方爱咋咋的。
    张庸虽然是老蒋的心腹,但是,只要有本事,他一样会支持的。
    “我已经命令陶广带62师赶来,归你指挥。”
    “啊?长官……”
    “嗯?你刚刚叫我什么来着?”
    “伯伯。”
    “这才对嘛!”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    张庸暗暗汗颜。
    张发奎显然对自己厚爱有加。
    一言不发,就将麾下的部队全部交给自己指挥。
    真是豁达啊!
    但是……
    帮倒忙了。
    陶广62师不应该来。
    准确来说,是所有的三个师,都应该向西。
    在金山卫附近防御。准备迎击日寇登陆。击溃日寇是不可能的。但是希望能拖延五到七天。
    “怎么?少龙,你有其他想法?”
    “不是……”
    “这里就我两人。有什么不可明言的?难道还怕我去跟老蒋告状?”
    “不是。伯伯。你有没有想过,日寇万一在杭州湾登陆,直接抄淞沪战场的后路,给我们来一个大包围呢?”
    “杭州湾?”
    “对。杭州湾。金山卫附近。登陆。然后迅速北上。和从罗店西进的日寇汇合。”
    “会吗?”
    张发奎立刻皱眉。
    然后自己给了自己答案。会。肯定会。
    如果他是日寇的指挥官,拥有这样的能力,他也会选择在敌人后方登陆的。
    其实……
    右翼兵团的一个任务,就是防止日寇在南侧登陆。
    但是,作战方案考虑到的,都是在附近沿海登陆。
    主要是东南一角。
    没想到日寇可能跑到杭州湾那么远。
    沉吟片刻。
    “少龙,日寇在金山卫登陆,作用不大。”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它们的登陆部队,最多一两万人。我军随时可以调集兵力封锁。将其堵住。”
    “伯伯……”
    张庸欲言又止。
    他发现,国军高层普遍有认识误区。
    人很难想象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。
    比如说海军。
    大部分国军高层,对日寇海军的实力一无所知。
    不知道什么是战列舰,不知道什么是航空母舰。
    在他们的认识里,一次性运输一两万军队上岸,已经是非常艰难的事情。因为需要很多很多的船只。
    哪怕是一次性运输两万军队过长江,对于国军来说,可能都有点难度。
    在这样的认知里,又怎么能预测得到,日寇会有十几万人齐齐登陆呢?
    张庸也很难普及常识。
    需要从整个日寇海军说起。那真是一匹布那么长。
    只能长话短说。
    带点神秘气息。
    “日寇可能有五个师团登陆。”
    “五个师团?”
    “对。五个师团。可能更多。”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    张发奎皱眉。
    想要说不可能。但是又忍住。
    虽然是天方夜谭。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万一是真的呢?
    如果真的有五个师团的日寇从杭州湾登陆,那就很危险。
    国军目前已经是精疲力尽。
    在其他战线,哪怕抽调一个团,都很困难。
    唯一可以机动的部队,可能就真的是只有右翼兵团这三个师了。
    而且,这三个师,也随时可能被抽调。
    右翼兵团,可能彻底沦为空架子。最后取消。不复存在。
    张庸沉默。
    该说的都说了。
    剩下的,多说也没有用。
    现在的情况是,国军主观、客观因素一堆。
    你无论和谁说日寇可能在杭州湾登陆,对方最多也就是皱皱眉头。
    相信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。但是不会改变现状。
    因为,没有多余的兵力调出来。
    被动防御最大的缺陷,就是被动。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。
    你只有陆军。你的空军和海军都是微不足道的。
    而日寇海军,可以稳稳排名世界前三。
    这种纯粹的国力较量,注定了无论是什么战术,都无法弥补的。
    最多小范围内略微取胜,但是战略结果不会改变。
    就好像是三年以后,轮到日寇战线拉的太长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想要迫使华夏投降,却始终都做不到。
    再漂亮的战术,都无法改变战略上的错误。
    小胡子也是如此。
    总体战略错了,战术天花板也是白搭。
    既然如此……
    那就放弃吧!
    干脆放弃金山卫。让日寇舒舒服服的登陆。
    反击什么的就别想了。没有那么实力。做不到。还是想着如何尽可能的有秩序的撤退吧。
    尽可能的保存更多的兵力,可以迟滞日寇向金陵前进的速度。
    后方调来的援兵,也别来淞沪战场了。直接在苏州以北构筑防线。作为第二梯队。
    金陵准备坚壁清野。准备巷战。配发武器,全民皆兵。
    只可惜……
    他不是老蒋。轮不到他来战略指挥。
    老蒋这个微操大师,还在继续折腾淞沪战场。像输红了眼的赌徒,根本无法冷静。
    “少龙,你累了……”
    “嗯。”
    张庸点点头。
    摇头。将脑海里的思绪驱逐。
    不能想战略问题。一想就绝望。还是在战术上琢磨吧。
    螺蛳壳里做道场。方寸之地,运筹帷幄。
    “报告!”
    忽然,有人急匆匆赶来。
    张庸神色不动。
    以为是来找张发奎的。和自己无关。
    结果……
    “专员大人,统帅部急电。”
    “找我的?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“做什么?”
    “统帅部命令你立刻去第九集团军督战,务必夺回大场镇!”
    “是吗?”
    “统帅部命令,如有抗命不遵者,就地正法。”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    张庸伸手接过电报。
    又来就地正法?又有谁要掉脑袋了?
    我不是才刚刚杀了一个77师师长吗?叫什么来着?对不起,忘记了。
    这个77师就是隶属第九集团军的啊!
    第九集团军的总司令,就是朱绍良。同时也是中央军团司令长官。
    去第九集团军督战,其实就是督战整个中央兵团。
    难道是去督战朱绍良?将他架空?
    完蛋了。自己越来越像是古代的监军了。专门误国那种。千夫所指。
    “少龙,慎重啊!”果然,张发奎缓缓说道。
    非常善意的提醒。语重心长。
    督察、监军。全部都是得罪人的。非常容易引起兵变。
    老蒋估计也是着急的跳脚了。
    大场镇迟迟没有收复,防线有崩溃的危险。
    朱绍良指挥不力,他肯定想换人。
    然而,换其他人上去,估计局势也不会好转。
    可能都没有其他人愿意接手。
    老蒋就是第二个崇祯。急功近利。又刻薄寡恩。
    杜聿明也算是忠心耿耿,极力给他卖命。但是被俘以后,家人落得悲惨下场。
    如此寒心,其他人怎么敢继续积极卖命?
    忠诚度不能说是一落千丈。至少也是打五折。关键时刻,立刻溃逃。
    沉默。
    “事不可为了。”
    “是啊!”
    张庸缓缓的点点头。
    的确,事不可为了。
    即使他去督军,收复大场镇又如何?
    日寇还会继续源源不断的发起进攻,继续争夺。飞机和重炮,依然会狂轰滥炸。
    朱绍良是主动放弃大场镇的吗?当然不是。
    是守军全部阵亡了。
    不知道是哪个师,反正已经打光了。
    继续夺回。继续打光。
    反复夺回。反复打光。
    然后又怎么样呢?
    败局已定。
    无法改变。
    但是,他张庸必须去。至少,稳住中部战线。
    不求大功。
    但求无过。
    希望能够多保留一份元气。留着以后继续发挥作用。
    都是英勇的将士。
    可以死。
    但不能白死!
    “去吧。大丈夫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”
    “是。伯伯。我去了。”
    “骑我的马去。”
    “好。”
    张庸答应着。
    他的确需要战马。需要赶时间。
    张发奎下令将自己的战马牵过来。拍拍马头。将缰绳递给张庸。
    “去吧!”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张庸立正。敬礼。转身。
    翻身上马。矫健。潇洒。
    轻拉缰绳,战马立刻发出低沉的嘶叫。仿佛随时可以奋蹄疾驰。
    “少龙!”
    “伯伯!”
    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!去吧!”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张庸一夹马腹。
    出发。
    此时,晨曦初现。
    一缕缕曙光,穿透黑暗,送来光明。
    “驾!”
    “驾!”
    少年策马疾驰。
    马如流星。消失在苍茫大地。
    【未完待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