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为秦王的秋东二进?宫,再?次成为太子。
彼时?过了四岁生辰的他已经懵懵懂懂明白一些事理,也到了开蒙的年纪。
整日跟着太傅读书,与唯一的姐姐明珠公主相处也算融洽。
不过姐姐今年十四岁啦,父皇已经为她定下一门婚事,她开始在母亲惠妃的教导下,学?习一些身为宗妇要面对?的问题,姐弟两并没有太多?共同话?题。
所有教导过太子的老师都说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,举一反三,一点就通。
所以,在往后的五年里,他得到了朝野内外?很多?大臣的夸赞。
几乎所有人都用?看大周希望的眼神看着他,认为他将来可以继承父皇的江山,做一代明君,与他们谱写君臣佳话?。
然而,也就是这一年,秋东九岁。德妃诞下一子,并顺利过了周岁生辰。
皇帝大喜,大赦天下。
不顾朝臣的反对?,再?次将秋东送出宫,立才过了周岁的亲儿子为太子。
秋东再?次成为秦王,作为补偿,他的食邑从三千户变为六千户。
这回,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,接受了整整五年的帝王教育,很快就明白他身份的尴尬之处。
晋王府没有他的容身之处,他与父亲自来没有相处过,不必妄想多?余的父子情。母亲待他如珠如宝,可母亲自来与父亲感情淡漠,在那府里想安生过日子都难,他不想让她再?多?为难。
因他聪慧之名远扬,德妃一系更是将他当成眼中钉打压。小小的人,躲在府中闭门不出,有朝臣参他暗中与妖人合谋,图谋不轨。
他出门行走?,又有朝臣参他勾连朝臣,其心可诛。
皇帝三天两头让他上殿自辩,可他没做过的事,要怎么自辩呢?难道不是让对?方拿出证据来再?说吗?
直到他装病,说是惊惧过度,忧思成疾,起不了身,下不了床,那些人还不放过他,三日之内,接连来了十几波太医诊脉,得出相同的结论?后,秦王府才恢复安宁。
秋东认为,能让京中所有人都忘了他的存在,于他而言才是最好的。
结果也不知是不是老天对?他们所有人的惩罚,秋东十二岁这年,皇帝唯一的小皇子也没保住。
秋东再?次被接进?宫。
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,这回秋东是以皇子的身份进?宫,而非太子。
民间?也有很多?传闻,在皇帝“克子”的基础上,多?了“秦王乃陛下福星”的说法。
那么多?给皇帝做儿子的,唯独秋东至今活蹦乱跳,且他一进?宫,皇帝就有了亲生儿子。他一出宫,皇子就夭折,可不印证了这一说法嘛。
这一年皇帝四十三岁,好似真的彻底认命,歇了生儿子的心,让人重新教导秋东帝王之术,还着手带秋东一步步参与朝政。
一切好似都很正常,唯一让秋东感觉怪异的,是皇帝仍然隔三差五宣召他母亲晋王妃入宫,陪他说话?解闷儿。
秋东下意识觉得不妥。
幼时?不懂事,喊着要娘亲,愿望得不到满足便哭嚎不止,所以人都怕他哭坏了身子,不得不让晋王妃进?宫哄他。
可如今他已然明白,身为皇帝的儿子,和名义上的叔母太亲近,对?晋王府,对?母亲,对?朝臣和皇帝而言,都不是一件令人感到高兴的事。
然而皇帝却?道:
“无妨,时?至今日,你又不是三岁小儿,什么都记得,硬逼着你们母子强行分离,反倒不美?。”
秋东反驳道:
“儿臣可以在休沐日出宫探望晋王妃,若召她频频入宫,反倒惹人注目,对?她不好。”
皇帝深深的看了他一眼,末了笑的很无奈,揉着他的脑袋道:
“行,就依你所言,日后叫王妃少进?宫。”
少进?宫,却?不是不进?宫,一年之中,身为晋王妃,总有各种各样的缘由需要进?出宫廷。
事后很多?年,秋东都在想,一切悲剧的源头,从祖父给皇帝和晋王赐婚时?就已经注定了。
第237章 最终
也就?是这一年, 皇帝以秋东的名义,秘密召晋王妃在?东宫相见?, 然后借着?酒醉的名义将之欺辱。
秋东虽是皇子,但他却住在?东宫,在?很多朝臣看来,他就是名义上的储君。
因此,晋王妃对这道诏令虽心里诧异,却未有怀疑。
原本此事乃皇帝秘密所为,还特意支开了?秋东,秋东本不该知晓。
奈何有些事命中注定, 人为抵不过天命。
偏那日?秋东心情不畅, 甩开了?所有伺候的宫人, 躲在?侧殿发呆,天意让他听见?主?殿内发生的一切。
从皇帝和母亲的对话中, 秋东才知晓,当年皇帝和母亲乃青梅竹马的一对儿,两人互有情意, 这也是为何晋王婚后对王妃多有冷待的缘由。
而当今皇后, 年少时倾慕之人其实是晋王。鲜衣怒马少年郎的晋王, 则是处处留情, 瞧颜色鲜亮的女子都喜欢, 都乐意撩拨几句, 为此, 曾是个少女的皇后没少吃醋。
到了?皇子们能成婚的年纪, 老皇帝出于种?种?考量, 为当今帝后赐婚,同时晋王娶了?丞相之女做王妃。
表面上, 婚后四人各司其职。
帝后之间?举案齐眉,皇帝对皇后敬重?,皇后更是多次主?动承担下了?管理后宫不擅,未能为皇家开枝散叶的罪责,让皇帝都不得不对其愧疚有加。